新聞與見解

「多按」物業壓垮業主財政

Sep, 2025

報上不時會看到,某個銀主盤有「三按、四按」、甚至「七按、八按」的報道,即原業主以物業多次抵押借款,最終因無力償還,被債權人收回物業拍賣。平時市場上說「二按」,已有不少善意分析提示借款人要注意風險,報載的「七、八按」也出現,可說駭人聽聞。不過,一般來說,此處說的「八按」與市場上的「一按」、「二按」完全是兩回事。

一般人買樓,向銀行申請按揭,以物業為抵押,那叫第一法定押記/按揭(first legal charge/mortgage)簡稱一按;在原有的一按之外,以同一物業抵押,再向另一貸款機構申請按揭,那叫第二法定押記/按揭(second legal charge/mortgage)簡稱二按。一、二按是同時存在且分別還款的,正規的二按需獲一按銀行同意,最常見是新盤中由發展商安排、利率高於銀行按揭的二按。而且正規的二按需要與一按一併計算供款與入息比率;換言之,雖然新盤二按利率較高,但原則上,獲銀行同意的一、二按組合,供款負擔原則上不會太重(供款上限為月入五成)。至於取用銀行一按之後,業主私下以同一物業抵押,向其他財務公司取得的二按,由於利率較高,而且沒有供款與入息比率的限制,業主較易跌入過度借貸的陷阱。

業主以物業作為借款抵押,一旦斷供一按,一按銀行便可收回物業拍賣抵償欠款,銀行取回全部本息欠款及手續費,仍有餘款才會用於抵償二按欠款。如果有第三按揭存在,第三按的貸款人在物業拍賣後取回餘款的順位更在第二按揭之後。要留意的是,業主如以一個物業抵押,借取一按及二按,在一按有正常還款,而二按出現拖欠的情況下,二按貸款人也無權直接申請強制拍賣。由於風險較高,一般較正規的財務公司都不會為已經有二按的物業再提供三按、四按。當然,在樓市上升周期,不排除個別財務公司考慮抵押品有價,願意為已有一、二按的物業,提供第三,甚至第四按揭。但此類個案較為罕見。

在新聞報道上較常見到的「八按」、「十按」個案,其實與上屬二按的概念完全不同。往往是指業主陸續向多間銀行及財務公司借貸,還完再借,而不是在同一時間以一個物業作抵押,取得八筆、十筆按揭。此種短期內多次轉按的行為,一般不是為了節省利息,而是物業升值,業主視物業按揭為提款機。此類不斷加按套現的行徑自然有問題,尤其是多次加按,貸款人可能由銀行、一線財務變成三、四線財務公司,利率愈來愈高,到了後期業主轉按可能單純是為了償還舊債,而非套現作其他用途,一旦樓價見頂回落,按揭轉無可轉,最終業主便因無力還款而被財務公司收回物業。

此種「多按」物業,與新盤中,銀行一按、發展商二按的供款組合在本質上完全不同。後者的按揭成數可達樓價九成,但由於有供款與負擔比率的要求,供款處於可負擔水平,超負荷的機會不大。

相反,如果業主在早年樓價偏低時入市,在樓價上升周期時於財務公司持續加按套現,供款佔收入比例愈來愈高,遇上經濟周期逆轉,收入下跌,便可能被迫斷供。

原文刊於信報網站 202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