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與見解

「供平過租」以外的入市考量

Jul, 2025

近幾年住宅樓價下調,但租金卻處於上升軌道;加上拆息帶動按揭利率回落,愈來愈多屋苑出現「供平過租」的現象,市場估計情況會促使更多租客轉為置業。不過,要留意的是,視乎置業目標,「供平過租」也不宜成為絕對的考慮因素。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A類住宅(實用面積約431方呎以下)單位的租金回報率為3.7%。以樓價400萬元住宅計,3.7%的回報率即年租金14.8萬元或月租12333元。同樣是400萬元的單位,如借入七成按揭,即280萬元,還款期30年,年利率2.5%,每月供款為11063元,即「供平過租」。考慮到租金仍有上調壓力,而且在低息環境下,首月按揭還款中,已經有47%是償還本金,供樓明顯有一定吸引力。

當然,近月樓市普遍出現「供平過租」,除了租金上升外,另一個原因是按息回落。部分較穩健的準買家,可能會考慮到一旦按息回升,便會帶動按揭還款增加。不過,考慮到今年美元利率仍有下調空間,市場普遍估計港元最優惠利率可望回落四分一厘,一般拆息按揭的封頂利率可降至3.25%,在同樣是280萬元本金、還款期30年的情況下,每月按揭還款會是12185元,仍輕微低於上文提及的每月租金支出。

對用家來說,如果要在同一屋苑,同類單位之間,作出租或購買的決定;單位的供款及市值租金無疑是一個簡單直接的參考標準。但必須留意,「供平過租」並不是唯一的標準,視乎持有物業目標的不同,此一標準的參考作用亦會有所變化。

樓市一如股市,一些升值潛力或保值能力被廣泛看好的物業,會出現租金回報率較低的情況。投資者如看好某類型物業升值潛力,往往不介意租金回報率較低。過去多年,大型單位的升幅一直高於中小型單位,而此類物業的租金回報率一般亦較低。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樓價指數,樓價最近的高峰期為2021年9月,比較一下當時大、小單位的租金回報率及樓價指數:

A類單位的租金回報率為2.4%,樓價指數為426.5;E類單位(實用面積1722方呎或以上)的租金回報率為2%,樓價指數為315.5。至2025年5月,A類單位的租金回報率為3.7%,樓價指數為306.7,較高峰期下跌28%;E類單位的租金回報率為2.4%,樓價指數為255.4,較高峰期下跌19%。

大單位的租金回報率長年落後於小單位,但在跌市時的抗跌力較強。以過去的經驗而言,部分優質物業租金回報率偏低,原因正正在於準買家看好其升值潛力,願意支付較高溢價。如果置業人士追求的是物業可維持較穩定的資產價格,則「供平過租」便未必是最好的入市考慮因素。

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5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