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and Insights

Pan Asian Mortgage Company Limited is a Hong Kong based innovative financial services company, specializing in mortgage origination and capital market financing.

Archive for 2010

温馨提示 : 買樓有風險

(刊載於 HKET.COM, 01/09/2010) 你有無看過由政府推出的「你要戒煙,我地一定會撐你」廣告?筆者曾聽過一些煙民投訴:「我是否戒煙、為何要你(政府?)來撐?」細想下來,此類政府 廣告極多,除了「撐你戒煙」、尚有提醒小心過馬路、醉酒駕駛、甚至留意鋁窗維修以及購買旅遊保險等等。在我們這個國際化的城市,官方以及半官方機構都似乎 為市民的福祉時常提出風險管理的忠告。 除了上述有關生活提示以外,這種温馨提示還涉及投資方面如:「結構性產品價格可升可跌,在某些情況下,投資者可能會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又或者那 羊太的「先求知,再投資」廣告。不過,筆者從來未見過政府會就「買樓風險」有類似的提示。自香港回歸以後,高官如特首、財政司司長有時的確會提醒市民「買 樓要量力而為」,但這種含混的量力而為論,根本沒法說明「怎樣去量 ?」和 「力的標準如何 ?」

金融賭場?

(刊載於 HKET.COM, 04/08/2010) 欄名:宏觀論按 七月時,香港最熱門的話題是最低工資:反對就最低工資立法的意見中,最主要的論據是「如果設立最低工資,會令企業成本增加、不利經營環境」。支持一 方反駁時,便提及「香港各行各業,最主要的經營成本,是租金,而不是薪金開支」。筆者認為有關討論突出了香港不同企業的一個共通問題:在經營成本中,租金 其實佔了最大部分。 高地價政策 政府收入一大來源 議員討論時,雖然提到了「香港各行各業,最主要的經營成本是租金」此一事實,卻未有點明導致此一情況的原因—高地價政策。雖然歷屆政府否定,但大致 上,香港人都對「高地價政策」有此共識—以限制土地供應的方式,令官地拍賣及補地價可達至理想價格。而土地收入又成為政府收入的一大來源:

Premium on first-hand residential market

(Published by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1 Jul 2010) Just over a year ago, the headline price for 39 Conduit Road was HK$71,280 per square foot, but recently the developer announced that all but four of the 24 properties sold for record prices had fallen through. While the market is still asking whether there were any back-room deals, others are raising a more fundamental question: Is there a standard for valuing flats sold in the primary residential market?

2010樓市中期策略

(刊載於 HKET.COM, 30/06/2010) 欄名:宏觀論按 2010年差不多已過一半,是時候回顧半年樓市發展,特別是檢討年初熱門話題和市場預測有多少成真?多少已失效?未來半年樓市又會如何發展? 先回顧去年底、今年初的一些有關樓市的主要分析: ‧ 香港政府仍然會維持低土地供應 ‧ 超低息環境會持續,縱然美息可能上升 ‧ 環球經濟有復甦跡象、各國為退市作準備 ‧ 由於熱錢眷戀香港樓股市場,香港樓市全年升幅在1成至2成之間 現時看來,有關的預測都需要修正,樓市供應方面,第一季樓市急升,市場討論財政司司長今年的預算案,焦點亦集中在樓價方面。最終迫使政府調整勾地制度,在勾地表之外,主動加入數幅地皮定時拍賣。雖然整體上新增的供應仍偏少,但原先極度偏低的土地供應政策已朝向另一方向走,這裡需要留意政府會否「過猶 不及」地帶來干預風險。

下半年樓市難大升大跌

(刊載於 HKET.COM, 02/06/2010) 欄名:宏觀論按 樓市在5月份成交見回落,筆者看過多位業內人士意見,認為6月因遇上世界盃,估計樓市成交持續偏軟。姑勿論6月成交會否因為世界盃而回落,筆者認為在供應及需求角度考慮,下半年樓市將維持高位橫行,既難大升,亦難大跌。 供求變化無大改 下半年樓市難大升大跌 去年香港樓價升幅達3成,樓市急升,社會上各界人士議論紛紛,提出不少冷卻樓市的建議,例如復建居屋,及增加土地供應等。市場上大部分對於避免樓市泡沫化的建議,都集中於供應面。值得留意的是,香港政府除了承諾在勾地表外增加數幅土地供拍賣(包括下星期推出的何文田地皮),整體上未見調整偏向緊縮的 土地供應。

Rate-rise cloud hangs over ‘teaser’ mortgages

(Published by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07 Apr 2010) To the pleasant surprise of many, global economies are recovering at a much faster rate than that predicted by the professional pundits. Evidence of this came in Hong Kong last week when the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of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Charles Evans, revealed that the Fed was likely to raise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without necessarily waiting for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unemployment rate as it expected the number of unemployed to remain high for an extended period. The implications for Hong Kong mortgagors will be quite significant.

從過去看未來樓市(下)

(刊載於 經濟一週, 27/02/2010) 上期回顧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樓市幾次升跌浪,目的是透過歷史數據,了解現時樓市究竟處於週期中甚麼位置。 當我們討論樓市週期時,不是表示升七年、跌七年等時間跨度重複的現象,而是提醒置業人士,樓市進入長期上升浪或下跌浪,並會維持一段時間,而每次升跌趨勢轉向,均與基本因素改變有關。 如果置業人士確認基本因素改變後,在升市週期初段入市,自然可減少日後面對樓價暴跌、資不抵債的風險。

從過去看未來樓市(上)

(刊載於 經濟一週, 20/02/2010) 農曆新年前樓市持續上升,部分屋苑樓價較2010年初已上升逾一成。在一眾置業人士心中懸而未決的問題,可能是樓價是否已過高?若錯過去年的升浪,現時應否追價入市? 入市的問題,不是簡單片言隻語可以回答。分析樓價是否過高,置業者要考慮樓市週期、經濟週期及自己的生命週期,今期先討論樓市週期。 所謂週期,很多時被借用在經濟,以至股市上。死腦筋一些的人,會研究歷史數據,往往得出經濟、股市、樓市會有「上升n個月、橫行n個月、下跌n個月」的循環。 筆者便聽過樓市「七年循環」理論。1997至2003年樓價跌了六、七年;2003至2009年升市也是持續六、七年,故推論2010年樓價便可能進入下跌浪,進入新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