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and Insights

Pan Asian Mortgage Company Limited is a Hong Kong based innovative financial services company, specializing in mortgage origination and capital market financing.

Back to 2010 overview

從過去看未來樓市(下)

(刊載於 經濟一週, 27/02/2010)

上期回顧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樓市幾次升跌浪,目的是透過歷史數據,了解現時樓市究竟處於週期中甚麼位置。

當我們討論樓市週期時,不是表示升七年、跌七年等時間跨度重複的現象,而是提醒置業人士,樓市進入長期上升浪或下跌浪,並會維持一段時間,而每次升跌趨勢轉向,均與基本因素改變有關。

如果置業人士確認基本因素改變後,在升市週期初段入市,自然可減少日後面對樓價暴跌、資不抵債的風險。

1984年開始的樓市升浪,基本因素是被限制的土地供應,以及香港實施聯繫匯率。

1997年回歸後樓市展開跌浪,基本因素是寬鬆的土地供應,以及亞洲金融風暴令港元匯價相對區內其他貨幣高企。

至於2003年開始的升浪,是土地供應由2002年起轉為收緊、中央政策扶助香港經濟,以及更重要的,2005年起人民幣展開有序升值,令香港資產相對便宜,吸引一批內地豪客來港置業。

回顧上世紀80年代至今樓市發展,讀者可以發現一個現象。樓市每次轉勢,週期的出現是因為基本因素改變;或有突如其來的外來衝擊,如亞洲金融風暴及金融海嘯;若非有類似情況,調整幅度一般不會太深。

所謂的基本因素,又以匯率及土地供應影響最大。其他政治因素如1989年「六四事件」、非土地供應的政策如90年代中多項打擊炒風措施,均只會引發調整,而不會引發方向轉變。

由2003年起,樓市上升週期已維持七年。2008年出現的調整屬外來衝擊,市場亦一度認為是基本因素改變,甚至擔心整個金融系統崩潰。

惟在各國推出救市措施後,金融體系已告穩定,可排除整個系統崩潰的風險。

樓價在2008年的調整雖然幅度大,約30%,但為時短,不足兩季。在技術走勢上,2008年跌市並沒有跌穿自2003年以來上升軌。

2009年以後,升浪浪頂已高於2008年浪頂,技術上2008年算是升浪中大形調整,而不是方向有變。

假如讀者認同2008年下半年樓市只是調整,而不是轉向,現時的問題便是經過近七年升市後,升浪還可維持多久?

升浪可維持多久?

筆者沒有水晶球,不知道升浪會持續多久。但歷史告訴我們,在基本因素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樓市方向應不會突變。

以筆者看來,今年基本因素依然偏向正面,引發樓市轉向的可能性亦不高。

相信讀者亦同意今年左右樓市的最大因素,仍然是資金流向。現時流入香港的熱錢,估計多從內地或環球投資者而來。

先看內地熱錢。現時內地經濟仍被看好,人民幣長遠走勢向上,在人民幣兌港元高企的情況下,港元資產對內地投資者而言仍有吸引力,相信北水南流仍會持續。

要留意的是踏入2010年,內地有收緊銀根跡象,不過初步看來步伐仍然溫和,對市場氣氛造成的只是短暫衝擊。

至於遠一點的環球資金,各主要國家現時並未有充分條件退市。筆者大膽估計,在美國需要製造就業的大環境下,奧巴馬政府沒有提前加息的空間。

綜合上述因素,只要熱錢仍眷戀香港,本地按息難以大幅抽升。

樓市另一個重要基本因素,是香港土地政策。土地供應對樓市發展影響最深,由2002年起,港府大致採取緊縮的土地供應。

雖見港府有微調土地供應的跡象,例如近月接連有土地被勾出拍賣,但基本上限制土地供應的高地價政策方向似乎沒有改變的空間。

基本因素方面,尤其是匯率及土地供應似乎將維持現狀,利好樓市;在技術走勢上,2003年開始的樓市升浪上升軌道未被破壞。

「買貴」機會大於「買錯」簡單而言,因為基本因素改變而扭轉是次升浪,觸發下跌週期的機會不高。

然而,各國央行小規模退市、中央開始限制貸款、香港銀行存款百分之百保障計劃年內到期,以至港府擬提高2,000萬元以上豪宅物業印花稅等,均為樓市帶來不穩定因素,個別事件或會觸發樓市出現類似1989或1995年般調整。

此外,現時細價樓成交價開始上升,若樓價上升未能配合一般家庭收入增加,樓價將呈乾升現象。

「80後」置業難,亦會加深社會矛盾,情況會否令港府出手改變土地政策,值得留意。

總括而言,如果香港土地政策沒有大變,樓市年內縱有調整,上升趨勢仍會不變。現時入市,「買貴」的機會是遠大於「買錯」的風險。

Frankie K.S. Wong

作者: 王建成
宏亞按揭證券有限公司-營運總裁